陈三攀
陈三攀,财政税务学院财政系讲师,2018年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数量经济学专业,致力于中国农业发展与乡村振兴问题的研究,在《Economics Letters》和《金融研究》等权威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和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
教育经历
2005年9月—2018年9月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经济学学士、硕士、博士
发表论文
陈三攀,中国农业补贴政策的转型:历史逻辑、理论依据与政策体系的重构[J].财政经济评论, 2019,{4}(02):1-18.
Wang Shaoping, Fan Xu and Sanpan Chen, Constructing a dynamic financial conditions indexes using TVP-FAVAR model, 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 2018, 25(03), 183-186 , SSCI.
Sanpan Chen, Guowei Cui and Jianhua Zhang, On testing for structural break of coefficients in factor-augmented regression models, Economics Letters, 2017(12),141-145, SSCI.
陈三攀,成本、技术和制度——从大分流看长期增长的动力机制[J].量化历史研究, 2015(01): 241-272.
郭旭红, 陈三攀, 经济开放度的再测算与中国经济增长[J].华东经济管理, 2014, 28(11): 47-52. 《华东经济管理》2014年年度优秀论文。
钟春平, 陈三攀*, 徐长生, 结构变迁、要素相对价格及农户行为——农业补贴的理论模型与微观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 2013(05):167-180. 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学术著作及译著
中国居民收入与财富调查报告(2020年),第二章“就业”部分,累计约4万字;
中国居民收入与财富调查报告(2019年),第二章“就业”部分,累计约4万字;
《中国经济增长的新源泉(第1卷):改革、资源能源与气候变化》,宋立刚、[澳] 郜若素、蔡昉、[澳]江诗伦主编,翻译第11、14、15、16、17章,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出版社,2017年出版。
《全球背景下的中国经济转型》,宋立刚、[澳]郜若素、蔡昉、[澳]江诗伦主编,翻译第9章、第12章,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出版社,2016年出版。
《深化改革与中国经济长期发展》,宋立刚、[澳]郜若素、蔡昉主编,翻译第6、16和18章,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出版社,2015年出版。
科研项目
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度偏离、泡沫与单位根过程的结构变化理论和应用研究——我国供给侧改革和金融监管的理论和实证依据》,批准号为:71671070,参与。
2013年清华大学青年奖学金项目:《农业补贴与农业经济发展》,主持。
2013年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基于动态离散选择模型的货币政策非线性调节机制研究》,主持。
2012年广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课题:《住房公积金贷款规模和沉淀资金投资组合研究及风险控制》,参与。
学术会议
2020年12月6日,“新发展格局下税收治理与税收政策”研讨会,bat365官网登录,报告题目为:《通货膨胀税的收入分配机制新探》。
2014年6月25日至27日,第二届世界计量经济学会中国年会,厦门大学,报告题目为:《A Case Study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Agricultural Subsidies Policies: Theory and Evidence from Huangpi District, Hubei, China》,Poster Session。
2014年10月25日至27日,第五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颁奖典礼暨2014中国经济发展论坛,华中科技大学,分会场报告题目为:《成本、技术和制度——从大分流看长期增长的动力机制》。
2010年6月19日至20日,中国留美经济学会年会(CES2010),厦门大学,分会场报告题目为:《农业补贴政策的有效性研究:理论及其经验验证》。
学术交流
2021年5月参加泰德经济学会线上读书会,报告“The Economics of Inaction”基本数学原理。
2020年11月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线上研讨,报告“模拟矩估计及其应用”。
2020年7月参加教育部高等学校财政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八届财政学专业暑期师资培训班。
2019年7月参加教育部高等学校财政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七届财政学专业暑期师资培训班。
2015年3月参加湖北省教育厅资助的美国Syracuse University海外游学项目。
2014年7月参加清华大学市场与社会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二届“量化历史讲习班”。
2011年8月参加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院主办的数理经济学暑期学校。
2011年7月参加厦门大学王亚南研究院(WISE)主办的计量经济学、金融学与实验经济学暑期学校。
学术兼职
2021年起,担任《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匿名审稿人。
2021年起,担任《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匿名审稿人。
2020年起,担任《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匿名审稿人。
2015年起,担任《当代财经》和《江西财经大学学报》匿名审稿人。
教学经历
2021年起,超星课程学习平台《中级计量经济学》,主讲教师之一。
2019年起,中国大学慕课《财税计量方法与应用》,主讲教师之一。
2018年起,主讲本科生《财政学》和《财税计量方法与应用》课程。
指导学生课题
(1)博文杯
1.基于地域特色文化背景下特定群体的发展转型及其可行性分析——以重庆棒棒军为例,第二十九届博文杯,已结题。
2.“城市求贤,君子择城”:人才争夺战的政策评价与建议——基于武汉市人才房政策的案例分析,第三十届博文杯,已结题,校级二等奖。
3.打造“数字乡村”: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数字农业技术下乡能否克服“水土不服”?——以武汉市江夏区为例,第三十一届博文杯,已结题,校级三等奖。
4.“四全照顾”与临终关怀:长期护理险扩围试点的经验依据——以湖北荆门为例,第三十一届博文杯,已结题。
5.寻找一张平静的书桌:我国学习型社区机制及现状——以武汉市付费自习室为例,第三十一届博文杯,已结题。
6.双碳背景下基于CGE模型的双积分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作用效果评估——基于武汉市的实证调研,第三十二届博文杯,已结题。
7.基于社交网络赋能理论的城乡新冠疫苗接种的效果评估及路径优化研究——以湖北省武汉市、云南省建水县为例,第三十二届博文杯,已结题。
8.'互联网+'条件下棉纺织业”四链融合“产业升级试点的实证研究——以绍兴市柯桥经济开发区为例,第三十二届博文杯,已结题,校级三等奖。
9.互联网平台企业新型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失业保险体系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第三十二届博文杯,已结题,
(2)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1.罗尔斯正义论视角下罕见病药物可及性政策评估及其满意度分析——以青岛模式为例,2020年大学生创新创业省级项目,已结题,评价良好。
2.新冠疫情下消费券政策对刺激消费券的效果探究——以武汉市为例,2020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升级项目,已结题,评价良好。
3.建设“良田”保“粮田”:基于SSP范式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及其长效管护机制的实证研究——以江西省安福县为例,2021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国家级项目,在研(联合指导)。
4.老有智养,心有所安:“互联网+”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及其实施效果分析——基于武汉市的实证调研,2021年大学生创新创业省级项目,在研(联合指导)。
5.打通“最先一公里”,助力乡村振兴:数字农业产地仓建设模式及其机制优化研究——基于云南昆明的实证调研,2021年大学生创新创业省级项目,在研(联合指导)。
6.“数字适老化”推广弥合老年数字鸿沟的效果分析及路径优化——基于上海市、武汉市、成都市东中西三地的实证调研,2021年大学生创新创业校级项目,在研(联合指导)。
7.以兴代帮,接力减贫: “千企兴千村”项目的村企间互惠效应及优化路径研究——基于湖北省武汉市、孝感市等地的实证调研,2021年大学生创新创业校级项目,在研(联合指导)。